星巴克把茶館開到中國,讓中國茶情何以堪?專欄
留給中國茶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2016年伊始,咖門從多位消息人士處獲悉,2016年下半年,星巴克旗下的Teavana茶館將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
16年前,星巴克毫不費力的攻陷了中國咖啡市場。
這一次,面對頭頂星巴克光環(huán)的“入侵者”,中國茶館還有機會嗎?
2016年,星巴克要來中國開茶館
近日,咖門從多位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星巴克旗下的茶館Teavana,將于2016年下半年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同時進軍亞太地區(qū)。
為此,星巴克老板霍華德舒爾茨已經(jīng)謀劃許久。
還記得在2011年,星巴克那只墨綠色的海妖LOGO,把圈禁她的那圈“Coffee”字樣消滅掉了嗎?
這個小小的LOGO變動,寓示著這家以咖啡起家的品牌,不再安心于在全球開幾萬家咖啡館這件事。
舒爾茨曾對媒體表示,現(xiàn)在進軍茶業(yè)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早在1999年,星巴克公司以810萬美元收購了泰舒茶(Tazo),并于2012年11月在西雅圖開設了首家泰舒茶門店,作為“茶館”的實驗品開始經(jīng)營。
2012年11月份,星巴克以6.2億美元買下了在紐交所上市的茶葉零售商Teavana。接著,2013年10月,星巴克首家“Teavana茶館”落地紐約曼哈頓。舒爾茨計劃,到2018年開設1000家門店,并希冀會取得星巴克咖啡館一樣的成就。
該茶品牌將與星巴克旗下的咖啡品牌分開,實行獨立運營。舒爾茨在Teavana茶館里抹掉了一切與星巴克有關的元素,絕不出售咖啡飲品。
據(jù)咖門了解,如今這個茶品牌,在北美已經(jīng)有了超過500家門店,市值超過10億美金。
西方茶館,東方”禪茶“味道
在被星巴克收購前,Teavana商店一直出售散茶,以及諸如陶瓷茶壺、鋼制茶球等禮品茶具。它出售的茶葉品種超過100種,包括紅茶、綠茶、白茶、烏龍、普洱、路易波士茶、抹茶等。出售的茶葉以花草、水果拼配特制為主,原始種類很少。比如綠茶,只有西湖龍井和碧螺春。
它的模式為:
全球采購——配置特種茶葉——建立品牌——分銷和質(zhì)量控制——線上、線下渠道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Teavana本身不擁有或者運營任何茶園以及生產(chǎn)設施。該公司建立了一個專業(yè)采購團隊,負責從全球范圍內(nèi)的茶園和茶商進行采購茶葉,茶葉大多產(chǎn)于東南亞。如中國、日本和印度。然后與大量工廠和代工廠合作來制作Teavana 品牌類產(chǎn)品。
這種“重倉品牌運營”的商業(yè)模式,與星巴克有極高的契合度。
被星巴克收購后,后者開始在Teavana注入飲品基因。“像出售咖啡一樣出售茶飲料。”星巴克逐漸在現(xiàn)有的商店里增設茶吧,除抹茶拿鐵等茶飲外,還供應扁面包、色拉和小碟零食等食品,價格從3美元到15美元不等。
整個茶館彌漫著純正的東方禪茶味兒:其商標是一位盤腿而坐的修行者,手中端著一杯茶;茶館的墻上也大都印有“智慧”、“茶之旅”、“煉金術”等東方元素的詞匯。
中國茶還有機會嗎?
由于深入骨髓的咖啡文化的狙擊,星巴克至今在意大利無立足之地。同樣有著厚重而久遠茶文化的中國,對這個即將到來的茶品牌,看上去并無還手之力。中國茶,長期處于“有品類,無品牌”的狀況。
千億市場里,并不缺乏好產(chǎn)品。但是卻挑不出一個令人耳熟能詳?shù)暮闷放啤?/span>市場上也因此一直流傳著“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的說法。如何打破這個局面,形成中國茶葉市場具備競爭力的品牌,是整個產(chǎn)業(yè)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同時另一個重要問題是,中國的茶館正在失去年輕人。曾經(jīng)歷史上“處處有茶坊”的局面,已經(jīng)不復存在。繁復的茶儀,高昂的價格,講究的器具,都在把年輕人驅(qū)逐向咖啡館。令人欣慰的是,重慶的嫩綠茶等一些茶品牌,正在探索茶飲時尚化變革。它們不但在茶飲制作工藝上實現(xiàn)了初步的標準化,還賦予了茶館時尚感與科技感,試圖以此把年輕人從咖啡館里拉過來。
近日,咖門曾獨家獲悉,國內(nèi)某電商大佬,有將投資的一茶品牌打造成“茶界星巴克”的野心。
如今,星巴克自家的茶館,馬上要來中國了。咖門有理由相信,在星巴克這位“品牌大玩家”手中,該茶品牌一旦走出北美,將會產(chǎn)生出世界級的化學反應。對中國茶市場而言,這位即將到來的入侵者,究竟是一條鯰魚,還是一條食人魚?
本文來源:咖門,由餐飲界(微信ID:canyinj)整編報道,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1.餐飲界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zhuǎn)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餐飲界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zhuǎn)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餐飲界",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餐飲界或?qū)⒆肪控熑危?.作者投稿可能會經(jīng)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