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餐廳做得不錯 無印良品能把咖啡館開好嗎?頭條
餐廳之于宜家,就像是家里廚房一樣自然的存在,現在無印良品也打算這么做。
近日,無印良品在中國第一家咖啡館 Café MUJI 開張了,地點選在上海大悅城。
“不務正業(yè)”的無印良品
雖然名叫 Café,但從菜單排序看,中國茶的優(yōu)先級別要排在咖啡之前——有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鳳凰單樅等五種。四款咖啡中打頭陣的則是手沖。店鋪面積不到 200 平方米,有 52 個座位。此前, Café MUJI 在日本有 8 家店鋪,而上海大悅城店則是無印良品首次把咖啡店開在在日本境外。
其實從 2015 年開始,無印良品就在中國加大了拓展新業(yè)態(tài)的力度。除原本以雜貨鋪形態(tài)存在的主力店, MUJI 還開出了主營烘焙的 MUJI Bakery,做書店生意的 MUJI BOOKS,以及主打餐飲的 Café&Meal MUJI。這些店大都選址在上海、香港和 MUJI 的新戰(zhàn)場成都。而 2017 年將要開業(yè)的全球首家主題酒店 MUJI Hotel,選址在北京而非日本境內。
在體驗全球獨一份的 MUJI Hotel 之前,你可以先在中國第一家 Café MUJI 來杯中國茶。它跟在中國開出兩家店的 Café&Meal MUJI 的區(qū)別是,前者主營茶、咖啡及甜品,后者主營日式簡餐。
MUJI 死忠粉?別開玩笑了
“咖啡店?你是說 Café&Meal?去年開業(yè)時候我吃了,人很多,食物味道也一般,后來再沒去過?!北M管算不上死忠,但今年 25 歲的小石應該是無印良品典型用戶的一個縮影:年輕、海歸、注重生活質量、在上海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
提到 MUJI 新開的咖啡店,小石表示沒聽說,也不打算特意去。不管你承不承認,一線城市年輕消費者越來越少為某一品牌“發(fā)燒”到盲目埋單了。
MUJI 品牌本身也并非“為發(fā)燒而生”:“無印良品”名字中的“無印”就是指“沒有品牌(溢價)”,所以能夠在保持高質量的同時控制價格。 對于日本消費者來說,MUJI 本身就只是一個普通家居品賣場,東西不貴,也沒什么特別。進入中國市場初期,無印良品就被打上了“日式美學”標簽,近年又借著“消費升級”浪潮被熱捧。但隨著新鮮勁兒褪去,密集增長至約 200 家的店鋪漸漸稀釋了“小眾精品”感,無印良品也一直在調低中國區(qū)的產品價格,向大眾消費品靠攏。
擴店表象下的增速疲態(tài)
中國地區(qū)用戶認知回落對品牌來說是個危險訊號。為了繼續(xù)攏住用戶,無印良品需要在原有基礎做更多的嘗試。更何況,明年 2 月份之前,無印良品還打算在中國大陸地區(qū)再增 43 家店鋪,占全球計劃開店總數近 70%。
無印良品在中國地區(qū)營收增長上下了重注,這大概也是相對保險的擴張方式。根據無印良品三季報披露的數據, 2016 年 3-8 月,無印良品中國區(qū)收入 264 億日元,僅次于日本地區(qū)。而歐美地區(qū)消費者顯然對日式小清新接受度較低,歐美總體營收僅相當于中國地區(qū)的三分之一,且英、法等國出現營收下滑現象。與此同時,無印良品的危機正在顯現: 2016 年二三季度,盡管店鋪不斷增加、整體收入處于上升狀態(tài),但無印良品營收同比增幅收窄近 10%,意味著現有業(yè)務成長空間正在急劇下滑,而在這一現象最明顯的中國地區(qū),無印良品營收增幅下滑了近 70%。
對于無印良品來說,除了擴店、提升經營效率外,在主力市場找到新的增長點,或許是未來幾年最重要的事。
無印良品也要變身
無印良品需要在中國找出增長的新引擎。餐飲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在這方面,宜家一直做得不錯。 2015 財年,宜家餐廳銷售了 600 萬份經典的瑞典肉丸和 1200 萬支冰淇淋,餐廳業(yè)務貢獻了宜家中國市場總營收的 10% 左右。
但是,無印良品需要注意的是,它跟宜家開餐飲的邏輯可能不同。宜家餐飲是搭配數層家居商場一起開的,且宜家極少將店鋪開在市中心,選擇宜家的消費者有更明確的購買目的,往往要在店鋪花費數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創(chuàng)始人英瓦爾最初設立餐廳業(yè)務的初衷,就是希望讓顧客休息片刻,開始下一程的購物。而對于顧客來說,除了宜家餐廳,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了,何況這個選項的味道還過得去。
但是無印良品的店都開在一線商圈,而且看起來 Café 是相對獨立形態(tài)的店鋪。這意味著它會直接面臨咖啡茶飲料的競爭。
去掉 “&Meal” 的 Café MUJI 更像是一頭扎進了一大片紅海:首家店鋪所在的上海大悅城里,同類型飲品店鋪有近二十家,“彼此的茶”便是其中之一。與 Café MUJI 主打原茶沖泡有所不同的是,彼此的茶更傾向于“混搭”——荔枝紅茶、蜜桃烏龍等等,都是用來吸引年輕消費者的呈現方式。創(chuàng)始人張子驊并不擔心 MUJI 會分走自家消費者,反而認為無印良品的加入會讓更多不喝茶的年輕人開始關注這個品類,為“彼此的茶”帶來更多客流量。
此前36氪報道過的因味茶創(chuàng)始人繆欽也持同樣觀點:星巴克、 MUJI 等大品牌紛紛推出茶產品,更有利于中國年輕群體建立文化自信,更多嘗試茶飲。
不過,除了周邊店鋪的競爭, Café MUJI 茶飲全部以壺為單位出售,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自身的飲用場景。
盡管競爭激烈, MUJI 仍然選擇加入茶飲市場,因為這很可能是業(yè)態(tài)模式中的最優(yōu)選項之一:中國茶葉消費存量市場超過 3000 億人民幣,而面向年輕人的茶飲產品中,尚未出現有絕對優(yōu)勢的品牌;再者,飲料類產品易于標準化,毛利也較餐飲高出許多。
如何做出差異化來應對競爭,仍然是新業(yè)態(tài)下無印良品要解決的重要命題。
本文來源36氪,由餐飲界thebridgeofsanluisrey.com整編報道,轉載請注明來源!
免責聲明:1.餐飲界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餐飲界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餐飲界thebridgeofsanluisrey.com",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3.投稿請加小編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4.餐飲界提供的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免費查閱,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網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延誤、不準確、錯誤和遺漏等問題,請及時聯系處理,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
掃碼關注餐飲界微信號